首页 旅游日记 重庆乡村的春节趣事:家家户户放鱼过年,下水很冷,过程却很欢乐。

重庆乡村的春节趣事:家家户户放鱼过年,下水很冷,过程却很欢乐。

  说到过年,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,有贴窗花对联、放烟花鞭炮、祭拜祖先等全国闻名的,也有一些地方约定形成的习惯,比如在重庆的乡村,有条件的会杀一头年猪,请上亲朋好友去吃刨汤、过新年,有的则会放上块澄水田,抓一些野生鱼来过年。

  在重庆乡下,几乎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有一块澄水田(冬天蓄水比较深的田)或水塘,一方面是为了生活方便,洗衣、淘菜都有需要,另一方面从风水角度上讲也有聚财的意义,同时还可以用来养鱼。

  当然,这种养鱼并不是像养殖场那种意义的养鱼,鱼苗多是平常耕田、钓鱼的时候抓到的小鱼不舍得吃,就直接喂在里面,一般以草鱼、鲫鱼、鲤鱼等常见鱼种为主,这些鱼不会刻意的去喂它们,都是吃淘菜的菜叶、水里的小虾、水草等,与野生鱼无异。

  这些澄水田多位于自家的房前屋后,鱼也不是很多,一般不会有人来偷,平常有人客来的时候,或许会钓上几条或用罩去抓几条煮来招待客人,但更多的时候,一般都是春节前夕,一家人团圆的时候,把水放干,一家人下去抓,大条的便当作春节的美味,常言道“年年有余”嘛,鱼是过年时必不可少的佳肴,而一些小鱼则会放进另外的水塘或田里养起来。

  前些天,渝帆在重庆潼南的乡下就看到一家人正在放鱼,于是便用手机拍下了这组照片来与大家一起分享。

  这块田位于一个较为偏僻的山凹里面,四周的植被极为茂盛,平常鲜有外人到此,若不是看到田闸处拦有竹条编制的栏网,一般人也不知道这里面会有鱼。

  放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只见老人家先用抽水机将大部分水抽到其它的水田或水塘,然后再把田闸挖开放水,最后再下田抓鱼。

  抓鱼的工具主要有三种,一种是背在腰上的笆笼,是用竹条编成的鱼蒌(用来装鱼的叫笆笼,用来喂鸡的叫鸡笼,用来喂鸟的叫鸟笼,用来装灯的叫灯笼,用来蒸饭的叫蒸笼),一般系在腰上,方便将抓好的鱼放在里面。

  另一种工具叫罩(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字,若不对请大家指出,谢谢),也是用竹条制作的,它的用途就是罩鱼,水比较浅的时候,看见哪里有鱼,然后将竹罩扔过去,将鱼罩在一个比较小的空间内,方便抓鱼。

  还有一种工具叫虾耙(这是重庆乡下的叫法,不知道这两个字对不对?)也是用竹条制作的,用途是用来捞鱼的,看在哪里有鱼,用力一捞就对了。

  抓鱼的过程看起来很好玩,但做起来却并不容易,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寒冷,由于是隆冬时节,气温肯定是比较低的,别说下水抓鱼,就是洗洗菜也感觉冻手冻脚的,更何况还要下到田里去抓哪些活蹦乱跳的鱼儿呢?

  而且水田放干水之后,里面有很多淤泥和满是淤泥的树叶,抓鱼不仅要踩到淤泥里,而且鱼身上也是满身是泥,它们可不会乖乖的让你慢慢抓取,定是在泥水中乱游乱窜,用手去抓,也会用力的挣扎,稍不注意,鱼尾一摆,可能会溅得一脸泥水。

  虽然水很冷,鱼也不好抓,但是为了一家人能在春节的时候吃上野生的鱼儿,获得年年有余的寓意,家里的老人还是会不顾寒冷的下水,好在有及腰的防水胶裤,穿上可保身上不湿,里面再穿上绵裤,自然就没那么冷了,再穿上一件旧衣服,即便溅上泥水也没关系,重要的是抓鱼的过程本身就是充满乐趣的,有收获的喜悦,有抓到的成就感,有亲人间乐在其中的相互协作,更有野生鱼的美味诱惑。

  差不多花了半天的时间,一块田放干之后抓了差不多20斤鱼,主要有十多条鲤鱼,二三条草鱼,另外还有三条乌鱼,装在两个水桶中,显得满满当当的。

  除了有鱼之外,还捡到两小桶蚌壳(重庆乡土叫法,学名应该叫河蚌),这也是很不错的美食,现在可不多见了,虽然里面没有珍珠,但它的营养却极为丰富,对人体有良好的的保健功效,有滋阴平肝、明目防眼疾等作用。

  有趣的是,在众多的鱼儿中,有一条小鲤鱼没有尾巴,但活得好好的,据推测可能是被乌鱼咬掉的,说明这个水田也是一个竞争很激烈的生态系统,要是游慢一点,可能它便也成了乌鱼的嘴中餐了。

  乌鱼是最难抓的,到不是因为它皮滑而力大,而是因为它很多时候钻在淤泥里面一动不动,即使露出一个背脊,若不特别留意,根本发现不了。

  满载而归,两个桶都装得满满的,虽然很冷很辛苦,心里却有着收获的喜悦。

  这些鲫鱼,大的会用来熬鱼汤,小的则会转移到另外的一块水塘里,让他们慢慢生长,说不定来年再捞起来就可以吃了。

  这两年重庆乡村的年味正发生着变化,像这样的放鱼场景似乎也在慢慢变少,很多人家宁愿花钱去市场上买几条鱼来过年,也不愿意冒着严寒下水去抓鱼,所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便毫不犹豫的拍了下来,然后与大家一起分享,大家觉得这样的放鱼有没有趣味?你们那里也会这样吗?

关于作者: 渝帆

热门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