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成语意思】:一次错了;二次又错。形容不接受教训;屡犯错误。
【成语拼音】:yī wù zài wù
【成语声母】:YWZW
【成语年代】:古代成语
【用法分析】:一误再误联合式;作谓语;含贬义。
【成语结构】:联合式成语
【成语字数】:四字成语
【使用程度】:常用成语
【褒贬解析】:中性成语
【成语分辨】:一误再误和“将错就错”;都有不接受教训;不改悔的意思。但一误再误指没有好的发展;错误加深了;“将错就错”指有依据错而反成一件好事的意思。
【一误再误的反义词】:知错改错
【一误再误的近义词】:知错不改
【成语造句】:
1、他把爹妈的劝告当耳边风,结果一误再误,后来竟铸成大错。
2、你已经铸成大错,千万不可一误再误,赶快悬崖勒马吧!
3、人说“嗟余有两耳,未省听丝篁”,袁绍那两只耳朵,喜谗听佞,有不如无,他的战略决策一误再误,和他拒谏饰非、不纳忠言有直接关系。
4、关于误,有很多成语,比如聪明自误、一误再误、因循坐误、执迷不误、一念之误。
5、我校足球队上次的失败,是因为采取“的阵势,这次又用,必定一误再误。
6、这道题你已是一误再误,看来对题义理解上有问题,我再给你讲讲。
7、小明一误再误地缺课。
8、悔不该当初我一误再误,毁了自己的锦绣前途。
【近似成语】:
误作非为:犹言胡作非为。
误认颜标:形容懵懂浅陋。
误国殃民:给国家人民带来祸害。
误付洪乔:用来比喻把信件寄丢了或没有收到对方的信件。
误打误撞:谓事先未经周密考虑。
【成语来源】:《宋史 魏王廷美传》:“太宗尝以传国之意访之赵普。普曰:‘太祖已误,陛下岂容再误耶?’”
【成语接龙】:
一误再误 → 误国欺君 → 君子协定 → 定省晨昏 → 昏迷不醒 → 醒骨真人 → 人不聊生
生搬硬套 → 套头裹脑 → 脑瓜不灵 → 灵丹妙药 → 药到病除 → 除恶务尽 → 尽其所长
长虑顾后 → 后悔不及 → 及笄年华 → 华冠丽服 → 服牛乘马 → 马栈之祸 → 祸与福临
临崖失马 → 马栈之祸 → 祸与福临 → 临崖失马 → 马栈之祸 → 祸与福临 → 临危不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