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国三公。

【成语意思】:公: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。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。比喻事权不统一,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。

【成语拼音】:yī guó sān gōng

【成语声母】:YGSG

【成语年代】:古代成语

【用法分析】:一国三公偏正式;作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

【成语结构】:偏正式成语

【成语字数】:四字成语

【使用程度】:常用成语

【褒贬解析】:贬义成语

【英语翻译】:state with three rulers

【一国三公的近义词】:政出多门

【成语造句】:

1、罗家伦一度愤然辞职,“清华为教育、外交两部所共管,已有两姑之间难于为妇之苦,今更加以董事会,则一国三公,更有吾谁适从之叹矣。

2、一国三公,谁都来罚款,谁都不解决问题。

3、一国三公犹不堪,况六贵同朝,势必相图,乱将作矣。

4、同时,还可免除“一国三公,民无所适从”的历史积弊,使国家和政党运行走入正常化轨道。

5、政出多门的近义词有各自为政、一国三公、各行其是。

6、那咱们三个总得有一人当‘老师’吧,不能一国三公,各讲各的让人无所适从。

【近似成语】:

公正廉明:公平正直,廉洁严明。

公正廉洁:指廉洁奉公,不循私情

公听并观:多方面听取意见和观察事物。

公平正直:公道平等,不偏袒,不营私。

公才公望:才:才识;望:名望。才识名望可称公辅的地位。

【成语来源】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五年》:“一国三公,吾谁适从?”

【成语接龙】:

一国三公 → 公子哥儿 → 儿女情长 → 长眠不起 → 起居万福 → 福为祸始 → 始终如一

一无所好 → 好为人师 → 师心自用 → 用心竭力 → 力缆狂澜 → 澜倒波随 → 随时随刻

刻画无盐 → 盐水之交 → 交头接耳 → 耳闻眼见 → 见义当为 → 为渊驱鱼 → 鱼与熊掌

掌上珍珠 → 珠玉之论 → 论议风生 → 生张熟魏 → 魏文手巾 → 巾帼须眉 → 眉清目秀

秀色可餐 → 餐霞饮景 → 景从云集 → 集翠成裘 → 裘马轻肥 → 肥肉大酒 → 酒肉弟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