兴文匽武。

【成语意思】:崇尚文治,偃息兵戎。

【成语拼音】:xīng wén diào wǔ

【成语声母】:XWDW

【成语年代】:古代成语

【用法分析】:兴文匽武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治政等。

【成语结构】:联合式成语

【成语字数】:四字成语

【使用程度】:生僻成语

【褒贬解析】:中性成语

【兴文匽武的近义词】:兴文偃武

【近似成语】:

武偃文修:文治已实行,武备已停止。形容天下太平。亦作“文修武偃”。

武断专横:武断:只凭主观想象作判断。专横:专制强横。形容凭借权势独断专行,蛮横跋扈。

武断乡曲:指凭借势力在民间横行霸道。

武昌剩竹:比喻尚可备用的材料。

武不善作:意思是既动武就不能讲斯文。

【成语来源】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礼乐志》:“清和六合,制数以五。海内安宁,兴文匽武。”

【成语接龙】:

兴文匽武 → 武昌剩竹 → 竹清松瘦 → 瘦骨零丁 → 丁氏穿井 → 井中求火 → 火烛小心

心中没底 → 底里深情 → 情景交融 → 融会贯通 → 通南彻北 → 北风之恋 → 恋酒贪色

色仁行违 → 违利赴名 → 名垂青史 → 史不绝书 → 书缺简脱 → 脱手弹丸 → 丸泥封关

关门打狗 → 狗行狼心 → 心焦如火 → 火冒三丈 → 丈二和尚 → 尚方宝剑 → 剑及屦及

及门之士 → 士穷见节 → 节用爱民 → 民保于信 → 信步而行 → 行不苟容 → 容光焕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