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五郭公。

【成语意思】:《春秋》一书中,“夏五”后缺“月”字,“郭公”下未记事。比喻文字脱漏。

【成语拼音】:xià wǔ guō gōng

【成语声母】:XWGG

【成语年代】:古代成语

【用法分析】:夏五郭公作宾语、定语;指文字脱漏。

【成语结构】:偏正式成语

【成语字数】:四字成语

【使用程度】:生僻成语

【褒贬解析】:中性成语

【近似成语】:

公正廉明:公平正直,廉洁严明。

公正廉洁:指廉洁奉公,不循私情

公听并观:多方面听取意见和观察事物。

公平正直:公道平等,不偏袒,不营私。

公才公望:才:才识;望:名望。才识名望可称公辅的地位。

【成语来源】:《春秋·桓公十四年》:“十有四年春正月,公会郑伯于曹。无冰。夏五。”《春秋·庄公二十四年》:“冬,戎侵曹。曹羁出奔陈。赤归于曹。郭公。”

【成语接龙】:

夏五郭公 → 公明正大 → 大江东去 → 去就之分 → 分文不取 → 取与不和 → 和声细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