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方之民。

【成语意思】:古谓不知礼法的人。

【成语拼音】:wú fāng zhī mín

【成语声母】:WFZM

【成语年代】:古代成语

【用法分析】:无方之民作宾语;用于书面语。

【成语结构】:偏正式成语

【成语字数】:四字成语

【使用程度】:一般成语

【褒贬解析】:中性成语

【近似成语】:

民脂民膏:脂、膏:动植物体内的油质。比喻劳动人民用血汗换来的物质财富。

民怨沸腾:人民的怨声就象开水在翻滚一样。形容人民对腐败黑暗的反动统治怨恨到了极点。

民殷国富:殷:殷实,富足;阜:丰富。国家人民殷实富裕。

民惟邦本:惟:乃,是;邦:国家。人民是立国之本

民不聊生:聊:依靠。老百姓无法生活下去。

【成语来源】: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经解》:“是故隆礼由礼,谓之有方之士;不隆礼,不由礼,谓之无方之民。”

【成语接龙】:

无方之民 → 民力凋敝 → 敝鼓丧豚 → 豚蹄穰田 → 田父野老 → 老大无成 → 成都卖卜

卜数只偶 → 偶变投隙 → 隙大墙坏 → 坏人坏事 → 事半功百 → 百般奉承 → 承前启后

后悔何及 → 及门之士 → 士穷见节 → 节用爱民 → 民生在勤 → 勤学好问 → 问心无愧

愧悔无地 → 地老天荒 → 荒唐无稽 → 稽颡膜拜 → 拜手稽首 → 首尾相援 → 援引荐举

举一反三 → 三头六臂 → 臂有四肘 → 肘腋之下 → 下乔迁谷 → 谷父蚕母 → 母慈子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