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心并力。

【成语意思】:团结一致,共同努力。

【成语拼音】:tóng xīn bìng lì

【成语声母】:TXBL

【成语年代】:古代成语

【用法分析】:同心并力联合式;作谓语、状语;含褒义。

【成语结构】:联合式成语

【成语字数】:四字成语

【使用程度】:常用成语

【褒贬解析】:中性成语

【英语翻译】:unite all efforts for common purpose

【同心并力的反义词】:离心离德

【同心并力的近义词】:齐心协力、同心同德

【成语造句】:

1、如今我国兵强马壮府库充盈,没有了东吴这个盟友同样可以振兴汉室,只要我等朝臣同心并力,我大汉兴盛可期。

2、璋驰入成都城守,东州人畏威,咸同心并力助璋,皆殊死战,遂破反者,进攻韪于江州。

3、只要大伙儿同心协力,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。也作“同心戮力”、“同心合力”、“同心并力”。

4、璋驰入成都城守,东州人畏威,咸同心并力助璋,皆殊死战,遂破反者,进攻韪於江州。

5、上请五方五帝斩鬼大将军官十万人降下,主为某家同心并力,收摄村中巷陌家中宅内行客魉魉之鬼,伏。

6、璋驰入成都城守,东州人畏,咸同心并力助璋,皆殊死战,遂破反者,进攻韪於江州。

【近似成语】:

力小任重:能力小,负担重。犹言力不胜任。

力微任重:微:小。能力小而任务重

力挽狂澜:力:竭力;挽:挽回;狂澜:巨大的波浪。用力阻止巨大的波浪。比喻竭力扭转险恶危急的...

力透纸背:力:笔力。透:穿过。形容书法遒劲有力;笔锋简直要透到纸的背面。也比喻文学作品立意...

力能扛鼎:扛: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。鼎:三足两耳的青铜器。形容气力特别大。亦比喻笔力雄健。

【成语来源】:汉 贾谊《过秦论下》:“且天下尝同心并力而攻秦矣,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。”

【成语接龙】:

同心并力 → 力不自胜 → 胜残去杀 → 杀敌致果 → 果不其然 → 然荻读书 → 书不尽言

言必有中 → 中饱私囊 → 囊空如洗 → 洗兵不用 → 用兵如神 → 神兵天将 → 将本求财

财殚力尽 → 尽其所长 → 长虑后顾 → 顾名思义 → 义不容却 → 却行求前 → 前古未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