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成语意思】:见“恬不知耻”。
【成语拼音】:tián bù zhī kuì
【成语声母】:TBZK
【成语年代】:近代成语
【用法分析】:恬不知愧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不要脸。
【成语结构】:偏正式成语
【成语字数】:四字成语
【使用程度】:一般成语
【褒贬解析】:贬义成语
【英语翻译】:be dead to all feeling of shame
【恬不知愧的近义词】:恬不知羞、恬不知耻
【近似成语】:
愧天怍人:怍:惭愧。对天对人,都感到惭愧。指做了亏心事无脸见人。
愧不敢当:感到惭愧;承当不起。表示对别人所给予的称赞或物品受之有愧。
【成语来源】:清·阎尔梅《房琯论》:“军法,大将失律者,斩。琯失律,宜斩;不斩而罢,已属非法,尚恬不知愧,宾客盈门。”
【成语接龙】:
恬不知愧 → 愧不敢当 → 当行出色 → 色厉胆薄 → 薄唇轻言 → 言必有中 → 中饱私囊
囊空如洗 → 洗兵不用 → 用兵如神 → 神必据我 → 我黼子佩 → 佩金带紫 → 紫电清霜
霜凋夏绿 → 绿林大盗 → 盗泉之水 → 水陆毕陈 → 陈旧不堪 → 堪称独步 → 步履安详
详情度理 → 理胜其辞 → 辞丰意雄 → 雄才远略 → 略地侵城 → 城府深沉 → 沉静寡言
言大非夸 → 夸大其辞 → 辞穷理极 → 极情纵欲 → 欲取姑予 → 予取先与 → 与时消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