辱国殄民。

【成语意思】:见“辱国殃民”。

【成语拼音】:rǔ guó tiǎn mín

【成语声母】:RGTM

【成语年代】:古代成语

【用法分析】:辱国殄民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。

【成语结构】:联合式成语

【成语字数】:四字成语

【使用程度】:生僻成语

【褒贬解析】:贬义成语

【辱国殄民的近义词】:辱国殃民

【近似成语】:

民脂民膏:脂、膏:动植物体内的油质。比喻劳动人民用血汗换来的物质财富。

民怨沸腾:人民的怨声就象开水在翻滚一样。形容人民对腐败黑暗的反动统治怨恨到了极点。

民殷国富:殷:殷实,富足;阜:丰富。国家人民殷实富裕。

民惟邦本:惟:乃,是;邦:国家。人民是立国之本

民不聊生:聊:依靠。老百姓无法生活下去。

【成语来源】:明·刘基《春秋明经》:“他日西鄙之伐,辱国殄民,果谁之所致乎!”

【成语接龙】:

辱国殄民 → 民生在勤 → 勤劳勇敢 → 敢不承命 → 命里注定 → 定倾扶危 → 危如累卵

卵石不敌 → 敌国外患 → 患难相恤 → 恤老怜贫 → 贫贱糟糠 → 糠秕在前 → 前街后巷

巷尾街头 → 头焦额烂 → 烂熳天真 → 真龙天子 → 子继父业 → 业精于勤 → 勤学好问

问十道百 → 百世流芬 → 芬芳馥郁 → 郁郁寡欢 → 欢声如雷 → 雷厉风行 → 行崄侥幸

幸免于难 → 难以置信 → 信外轻毛 → 毛遂堕井 → 井养不穷 → 穷凶极虐 → 虐老兽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