落荒而逃。

【成语意思】:离开大路;逃向荒野。形容战败后狼狈地逃走。也比喻处于尴尬窘迫境地时狼狈而去。

【成语拼音】:luò huāng ér táo

【成语声母】:LHET

【成语年代】:古代成语

【用法分析】:落荒而逃偏正式;作谓语;含贬义。

【成语结构】:偏正式成语

【成语字数】:四字成语

【使用程度】:常用成语

【褒贬解析】:贬义成语

【英语翻译】:be a fugitive from justice

【落荒而逃的反义词】:大获全胜、得胜回朝

【落荒而逃的近义词】:一败涂地、狼狈不堪

【成语来源】: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玄德望见‘地公将军’旗号,飞马赶来,张宝落荒而走。”

【成语接龙】:

落荒而逃 → 逃避现实 → 实获我心 → 心旌摇曳 → 曳兵之计 → 计行言听 → 听风听水

水陆并进 → 进退中度 → 度日如岁 → 岁月流转 → 转湾抹角 → 角巾私第 → 第一夫人

人心涣散 → 散木不材 → 材疏志大 → 大肆铺张 → 张袂成阴 → 阴险狡诈 → 诈痴佯呆

呆若木鸡 → 鸡犬不留 → 留连不舍 → 舍旧谋新 → 新酒旧瓶 → 瓶竭罍耻 → 耻言人过

过眼烟云 → 云蒸础润 → 润色先生 → 生意盎然 → 然糠自照 → 照天蜡烛 → 烛尽光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