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蟠虎伏。

【成语意思】:雄踞貌。

【成语拼音】:lóng pán hǔ fú

【成语声母】:LPHF

【成语年代】:古代成语

【用法分析】:龙蟠虎伏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雄健的事物。

【成语结构】:联合式成语

【成语字数】:四字成语

【使用程度】:一般成语

【褒贬解析】:中性成语

【近似成语】:

伏维尚飨:古代祭文中的套语,指请享用祭品吧

伏首贴耳:畏缩恐惧的样子。

伏龙凤雏:伏龙:(卧龙)诸葛孔明。凤雏:庞士元。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,军事家。...

伏虎降龙:伏:屈服;降:用用威力使屈服。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。形容力量强大,能战胜一切敌...

伏而咶天:咶:以舌舔物。伏地以舌舔天。比喻所行与所求不一致,无法达到目的。

【成语来源】:郭小川《夜进塔里木》诗:“看吧看,那一群庞然大物——黑压压,龙蟠虎伏。”

【成语接龙】:

龙蟠虎伏 → 伏而咶天 → 天外有天 → 天步艰难 → 难弟难兄 → 兄弟参商 → 商贾云集

集翠成裘 → 裘敝金尽 → 尽瘁鞠躬 → 躬操井臼 → 臼头花钿 → 钿车宝马 → 马愿如羊

羊真孔草 → 草偃风从 → 从长计议 → 议论英发 → 发政施仁 → 仁者乐山 → 山高水低

低眉折腰 → 腰缠万贯 → 贯斗双龙 → 龙举云兴 → 兴高彩烈 → 烈火干柴 → 柴毁骨立

立竿见影 → 影骇响震 → 震古烁今 → 今愁古恨 → 恨海难填 → 填海移山 → 山崩海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