烘堂大笑。

【成语意思】:唐代御史有台院、殿院、察院之分,由台院一名年资最高者主杂事,谓之“杂端”;凡公堂会食,都不谈笑,如杂端先笑,则三院之人随之大笑,谓之“烘堂”。见唐赵璘《因话录·征》。后因以“<a href="/tag/烘堂大笑/\">烘堂大笑\">烘堂大笑”形容满屋的人同时大笑。

【成语拼音】:hōng táng dà xiào

【成语声母】:HTDX

【成语年代】:古代成语

【用法分析】:烘堂大笑作谓语、补语;指大家都笑。

【成语结构】:偏正式成语

【成语字数】:四字成语

【使用程度】:生僻成语

【褒贬解析】:中性成语

【英语翻译】:roar with laughter

【烘堂大笑的反义词】:鸦雀无声

【烘堂大笑的近义词】:哄堂大笑

【近似成语】:

笑容满面:满脸呈现着欢笑的容颜。形容内心欣喜,满脸和悦的颜色

笑容可掬:脸上的笑容好像可以用手捧起来一样。形容笑容满面。掬:用双手捧起来。

笑面夜叉:比喻面带笑容而居心狠毒的人。

笑里藏刀:形容对人外表和气;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。藏:隐藏。

笑傲风月:犹言吟风弄月。形容心情悠闲自在。

【成语来源】:唐代御史有台院、殿院、察院之分,由台院一名年资最高者主杂事,谓之“杂端”;凡公堂会食,都不谈笑,如杂端先笑,则三院之人随之大笑,谓之“烘堂”。见唐赵璘《因话录·征》。

【成语接龙】:

烘堂大笑 → 笑里藏刀 → 刀头舔蜜 → 蜜里调油 → 油纸枚子 → 子孝父慈 → 慈乌反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