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生恶杀。

【成语意思】:好:喜爱;恶:讨厌,憎恨。爱惜生灵,不喜杀生

【成语拼音】:hào shēng wù shā

【成语声母】:HSWS

【成语年代】:古代成语

【用法分析】:好生恶杀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为人。

【成语结构】:联合式成语

【成语字数】:四字成语

【使用程度】:一般成语

【褒贬解析】:中性成语

【成语造句】:

1、佛教中的好生恶杀,六道轮回,因果报应等观念符合善良百姓的心理。

2、佛祖贵尚无为,好生恶杀,省欲去奢,朝廷虽禁,信众仍口口流传,生生不息。

3、又闻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,此道清虚,贵尚无为,好生恶杀,省欲去奢。

4、因佛教教义‘贵尚无为,好生恶杀,省欲去奢’,故推广佛教,打压道教,用以安抚百姓。

5、当时人认为,“此道清虚,贵尚无为,好生恶杀,省欲去奢。

6、此道清虚,贵尚无为,好生恶杀,省欲去奢。

【近似成语】:

杀一儆百:儆:警戒。处死一个人;借以警戒许多人。

杀身成仁:身:自己;杀身:舍生;成:成全;成就;仁:仁德;儒家道德的最高准则。原指牺牲生命...

杀身成名:为正义捐弃生命而赢得美名

杀人如麻:杀死的人像乱麻一样数不清。形容杀人极多。

杀鸡儆猴:杀鸡给猴子看。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。

【成语来源】:《旧唐书·姚崇传》:“陛下好生恶杀,此事请不烦出敕,乞容臣出牒处分。”

【成语接龙】:

好生恶杀 → 杀人盈野 → 野心勃勃 → 勃然大怒 → 怒蛙可式 → 式遏之功 → 功遂身退

退徙三舍 → 舍己为公 → 公门桃李 → 李广不侯 → 侯服玉食 → 食不下咽 → 咽苦吐甘

甘贫苦节 → 节节败退 → 退归林下 → 下车伊始 → 始乱终弃 → 弃伪从真 → 真相大白

白头到老 → 老实巴脚 → 脚踏实地 → 地平天成 → 成人之善 → 善与人同 → 同欲相助

助我张目 → 目营心匠 → 匠心独运 → 运用自如 → 如火如荼 → 荼毒生灵 → 灵机一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