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成语意思】:粗:略微;通:通晓。文墨:指写文章。稍微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。
【成语拼音】:cū tōng wén mò
【成语声母】:CTWM
【成语年代】:古代成语
【用法分析】:粗通文墨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人的文化水平。
【成语结构】:动宾式成语
【成语字数】:四字成语
【使用程度】:一般成语
【褒贬解析】:中性成语
【英语翻译】:be partially literate
【粗通文墨的反义词】:倚马可待、学富五车
【成语造句】:
1、割风从前当过乡吏,是一个粗通文墨的农民,马德兰初到那里时,他的生意正开始走上逆运。
2、在场的二百多个江村青壮年多数是文盲,即使有少数人粗通文墨,也是勉强能认得自己的名字,自然不懂“落叶松前松叶落”。
3、只是随着身为保正的父亲学过些文字、粗通文墨的他,怎有出口成章、甚至窥测科考天机之才?心底满腹疑云的徐勿天,此刻联想起“醉风”。
4、端木玉的母亲是一位汉人的大家闺秀,在她的教导之下,端木玉不仅仅是粗通文墨这般程度。源自造句网
5、祖父胡祖伦上过几年乡塾,粗通文墨。
6、此女柔婉慧悟,更兼粗通文墨,“能窥书传大略”,为人“醇谨不佻”,因此深得吴阿衡“怜爱”。
7、张铁嘴上过高小,粗通文墨,翻了几遍,里面的文字艰深枯涩,他看得似通非通,但隐约知道是一些符咒之类的典籍。
8、可是……你现在就是个粗通文墨而已,考个屁!看来我真是失算了,列祖列宗啊,我萧景逸有愧你们。
9、由此,许多宦官能够粗通文墨,有的甚至能够通古晓今,拟旨援笔立就。
10、沿河村可是学风兴盛的文化之乡,即使是整日下地的老农也都粗通文墨,凉棚坐的三五十人更是沿河村中的精英,他们对诗词对联的浸润远非普通人所能比拟的。
【近似成语】:
墨丈寻常:古代重量单位,1墨=5尺,1丈=2墨;1寻=8尺,1常=2寻。比喻不太长的距离
墨突不黔:见“墨突”。
墨守成规:墨守: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;故称善守为“墨守”;后指固执不变地遵循为墨守;成规:现...
墨守成法:见“墨守成规”。
墨迹未干:写字的墨迹还没有干。比喻协定或盟约刚刚签订不久(多用于指责对方违背诺言)。
【成语来源】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六卷:“有一少年,姓王名臣,长安人氏,略知书史,粗通文墨。”
【成语接龙】:
粗通文墨 → 墨突不黔 → 黔驴技尽 → 尽弃前嫌 → 嫌好道恶 → 恶迹昭着 → 着手成春
春光明媚 → 媚上欺下 → 下不为例 → 例行公事 → 事出无奈 → 奈上祝下 → 下不为例
例行公事 → 事生肘腋 → 腋肘之患 → 患难与共 → 共挽鹿车 → 车马填门 → 门内之口
口角风情 → 情若手足 → 足茧手胝 → 胝肩茧足 → 足茧手胝 → 胝肩茧足 → 足茧手胝
胝肩茧足 → 足茧手胝 → 胝肩茧足 → 足衣足食 → 食为民天 → 天涯比邻 → 邻女詈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