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诸名山。

【成语意思】:见“藏之名山”。

【成语拼音】:cáng zhū míng shān

【成语声母】:CZMS

【成语年代】:古代成语

【用法分析】:藏诸名山作谓语、宾语;指作品等。

【成语结构】:动宾式成语

【成语字数】:四字成语

【使用程度】:一般成语

【褒贬解析】:中性成语

【藏诸名山的近义词】:藏之名山、藏诸名山,传之其人

【成语造句】:

1、正如司马迁形容《史记》,可藏诸名山五百年,等待后人的发现。

2、既不能掘地为墓,也无法将遗体藏诸名山,自然还是要去殡仪馆,还是要有关部门开具证明,才能顺利涅升天。

3、前,司马迁在《报任安书》中告诉朋友任安自己泣血写作《史记》,是希望今后有一天能将此著作能“藏诸名山,传诸后世”。

4、如果都写下来,不必出版,只是像司马迁那样,藏诸名山,传诸后世,也许在后,成为研究纪代中国大陆婚姻状况的重要文献。

5、鲁迅常谓文人写作,固不在藏诸名山,此语甚当。

6、难道是因为那些教材真的全都是值得藏诸名山、传诸后世以致人们必得世代诵读的经典吗?显然都不是。

7、司马迁写了《史记》这样的鸿篇巨制,却表示,书必须藏诸名山,要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”。

8、那意思,有点像我们中国人的“藏诸名山,留之后世”。

9、我认为这本书的学术价值是很高的,真是可以藏诸名山,传之后人。

10、司马迁写了《史记》这样的鸿篇巨制,却表示,书必须藏诸名山,要“明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”。

【成语来源】: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仆诚以着此书,藏诸名山,传之其人,通邑大都,则仆偿前辱之责,虽万被戮,岂有悔哉。”

【成语接龙】:

藏诸名山 → 山木自寇 → 寇不可玩 → 玩兵黩武 → 武不善作 → 作壁上观 → 观变沉机

机变如神 → 神来之笔 → 笔力独扛 → 扛鼎拔山 → 山行海宿 → 宿柳眠花 → 花街柳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