伯玉知非。

【成语意思】:伯玉:蘧瑗,字伯玉,春秋时卫国人;非:不对。比喻知道以前不对。

【成语拼音】:bó yù zhī fēi

【成语声母】:BYZF

【成语年代】:古代成语

【用法分析】:伯玉知非作宾语、定语;指认识错误。

【成语结构】:主谓式成语

【成语字数】:四字成语

【使用程度】:生僻成语

【褒贬解析】:中性成语

【近似成语】:

非异人任:异人:别人;任:承担。不是别人的责任。表示某事应由自己负责。

非刑吊拷:非刑:法律外的残酷肉刑。指使用残酷的肉刑进行审讯逼供

非同寻常:寻常:平常。不同于平常。形容人或事物很突出;不同于一般。

非同等闲:非:不;等闲:寻常,一般。指情况严重或事情重要,不能忽视

非通小可:非:不;通:同“同”;小可:寻常,一般。指情况严重或事情重要,不能忽视

【成语来源】: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原道训》:“故蘧伯玉年五十,而有四十九年非。”

【成语接龙】:

伯玉知非 → 非我族类 → 类聚群分 → 分甘共苦 → 苦海茫茫 → 茫然失措 → 措心积虑

虑无不周 → 周郎顾曲 → 曲曲折折 → 折胶堕指 → 指日可待 → 待时守分 → 分门别户